深圳国卫医信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139 2375 8965专线
189 2849 8457专线
400-188-9636客服

某三甲儿童医院医疗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二维码 276

艳,张沁,李承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务处,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儿童医院2018-2019年度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整理2018-2019年度医疗不良事件113例,分别从上报数量、等级、类别、科室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医源性不良事件的上报远少于患源性不良事件;患者期望值过高,依从性差,沟通不良,易引发患源性不良事件;投诉较多的外科科室主动上报意识有待加强。结论: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加强患者期望值和依从性的管理;学习典型不良事件,落实核心制度。

[关键词]儿童医院;不良事件;医源性;患源性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本研究把医疗不良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医疗行为引发的不良事件,称为医源性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中国医院协会将医源性不良事件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事件(警讯事件)、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另一类是由患方原因引发的不良事件,称为患源性不良事件。患源性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患方依从性差(不配合或拒绝治疗、不遵医嘱用药)、患方期望值高、患方不肯签字、患方欠费、不遵守医院规定擅自外出、隐瞒病史等。


1 资料来源


该院自2015年正式上线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软件,由医务处扎口管理,医务处、护理部、药学部、医学装备部门分别收集和处置相应的不良事件。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医务处接收处置的医疗不良事件。


2 数据分析


2.1 上报数量分析

2018-2019年医务处共收集不良事件113例,其中医源性不良事件9例,占比7.96%;患源性不良事件104例,占比92.04%,可见患源性不良事件的上报数量远远多于医源性不良事件的上报,医源性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有待提高。


2.2 上报等级和类别分析

2.2.1 医源性不良事件。已上报的9例医源性不良事件中Ⅰ级事件0例,Ⅱ级事件2例(22.2%),Ⅲ级事件7例(77.8%),Ⅳ级事件0例。可见上报的医源性不良事件均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将医源性不良事件按照上报类别进行细分,见表1。分析院内感染、身份识别错误等医源性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是未严格落实三查七对等核心制度,未遵守操作规程,缺乏有效的医护、医患沟通等。


2.2.2 患源性不良事件。将患源性不良事件按照上报类别进行细分,见表2。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患方期望值高、医患沟通不良、依从性差、欠费、擅自离院。因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患方对疾病的发展或自然转归不理解,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认识不足,从而对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医患沟通不良,患者依从性差等,是容易引发患源性不良事件的原因。


2.3 上报科室分析

2018-2019年共有21个科室上报不良事件113 例,其中上报数量前八位的科室见表3。分析相同时间段各科室的医疗投诉共计270例,其中医疗投

诉数量前八位的科室见表4。将医疗投诉与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排名前五的科室进行对比,仅急诊科、呼吸科、神经内科有重合。根据数据分析,不良事件上报较多的为急诊科、内科科室,但是医疗投诉发生较多的则为急诊科、外科科室,可见外科科室的不良事件上报相比内科科室数量较少,但医疗投诉则发生较多,说明外科科室的主动上报意识有待加强。





3 讨论与对策


3.1 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

医疗不良事件的漏报是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管理者往往面临“不报不知”的窘境,尤其是医源性不良事件的上报数量远远低于患源性不良事件,究其原因,对不良事件的认识不足、害怕责罚是影响主动上报的主要因素,需采取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尤其是投诉较多的外科科室医务人员的上报意识。医疗机构可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认知度,及时上报不良事件有利于对有投诉倾向的患者充分预警,从源头进行解决隐患,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从而影响其报告意愿和报告行为[1]。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消除上报的心理障碍,做到逢疑必报。同时建立非惩罚性的氛围,降低医务人员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顾虑[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责任人主动上报且积极整改,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可以下降一个等级处理;情节轻微的,可免于处理。如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管理有显著帮助,可适当给予奖励。


3.2 加强患者期望值和依从性的管理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是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之一,患源性不良事件的大量上报反映出患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医疗活动中。但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沟通的不充分,导致患者对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医患沟通不良,患者依从性差,出现了不配合或拒绝治疗等情况。

通过普及医学常识,将患方对医疗的期望值降低至合理的区间。目前我院已经通过官方微信定期推出科普文章,例如健康科普、青年医师讲科普等。同时积极寻求和电台、报纸等大众媒体合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患方关心的医疗信息,利用媒体传播的快捷、公开、透明、贴近生活等特性,使其成为医患双方沟通的桥梁[3]。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医疗告知是医方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4],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要做到充分交代患者的病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疾病的自然转归、诊疗方案及替代治疗方案等,特别是加强诊疗操作前、术前、术中等重要环节的沟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于患者理解,更有利于医患沟通的有效进行。


3.3 研究典型不良事件,落实核心制度,严守操作流程

医源性不良事件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后果,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的死亡。通过对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上报管理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才能真正实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核心价值[5]。医务处应定期组织专家对上报的医源性不良事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且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临床科室,督促改进。医疗质量安全委员会应每季度发布医源性不良事件报告,对典型的医源性不良事件进行点评分析,并组织全院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共享经验教训,落实核心制度,严守操作流程,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不良事件[6]。医疗机构应提高医务人员的主动上报意识,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同时需加强患者期望值和依从性的管理,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典型的不良事件,严格执行核心制度,这既是对患者的安全负责,更是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1] 程艳敏,何有琴,刘 岩,等.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调查分析[J. 卫生软科学,2015292):98-102.

2] 谭海涛,李强辉,江建中.激励机制在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医院,2015196):31-33.

3] 黄燕霞,徐仕安,吴 艳.加强门诊投诉管理实证分析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4):439-440.

4] 吴 艳,顾加栋.100例儿童医疗损害案例中医方过错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2):176-178.

5] 王弓茹,陈英耀.国外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研究概述及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

235):113-116. 6] 谭海涛,李强辉,江建中.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5):64-67.


医疗管理咨询专线:139 2375 8965(24小时)
智能物联网医院专线:18928498457(24小时)
办公电话:0755-21019507(总机)
客服热线:400-188-9636(全线产品咨询)
邮箱:zhikong@med-infosys.com
联 系 我 们